陈平: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推动电力可靠性管理迈向新时代-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中心动态

陈平: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推动电力可靠性管理迈向新时代发布时间:2022-08-02              来源:中国电力报

62e9dd6a03685.png

能源安全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电力供应保障是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可靠性管理是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稳定、可靠、优质电力保障的历史重任。

日前,《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0号,以下简称《办法》)于2022年6月1日开始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电力供应,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电需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管理成就

近年来,在国家能源局的统筹推动下,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密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完善管理体系,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成果应用,电力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经历4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服务、企业主体”的管理模式初步成形,可靠性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电力企业管理主动性不断增强,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行业自律和服务意识逐步成熟,覆盖面和深度不断拓宽。电力可靠性管理已成为电力行业生产技术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为我国电力行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电力可靠性管理基础不断夯实。电力企业对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落实责任,主动作为,加强管理,综合停电管理、不停电作业、状态检修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速,信息统计时效性、准确性大幅提升,可靠性管理和生产环节实现深度融合。

电力可靠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发电可靠性方面,经过几十年发展建设,我国发电设备健康水平得到根本性提高,1985年到2021年,我国主力燃煤机组年平均非计划停运次数从6.22次下降到0.6次;主力水电机组年平均非计划停运次数从2.14次下降到0.2次。

输变电可靠性方面,1993年我国开始进行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到2021年,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强迫停运率分别减少了5.172次/百台年、4.755次/百台年、0.439次/百千米年。

用户供电可靠性方面,1991年我国开始进行供电用户可靠性管理,到2021年,全国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由96.548小时/户下降至4.89小时/户,减少了91.658小时,其中上海、深圳等部分城市的供电可靠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深刻认识《办法》出台历史意义

《办法》修订过程中,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保障能源和电力安全要求,立足电力供应安全、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突出针对性措施、过程管理、职责落实等内容,做了大范围修订和拓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需求。《办法》的出台是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将对保障我国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和建设能源强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系统性完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能源管理部门、监管机构以及电力企业可靠性工作职责,对电力生产、供应各环节均提出工作要求,构建覆盖各部门、各层级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规范发、输、供环节电力可靠性管理内容,明确各环节可靠性管理要求和措施以及可靠性指标在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缺陷管理、电网规划、城乡配网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完善可靠性数据管理要求,细化工作分工、质量要求、报送内容、时限要求、数据管理等方面内容。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可靠性管理工作,鼓励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开展电力可靠性研究和应用。

革命性重塑电力可靠性管理内容。对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内容进行了拓展:一是立足保障电力供应,在传统设备可靠性管理基础上,增加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等内容,实现了可靠性从微观设备管理向宏观供应安全管理的转变;二是贯彻促进民生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增加用户可靠性相关内容,对用户工程运行维护、设备消缺、安全保护以及重要电力用户电源配置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实现了电力可靠性管理向负荷侧延伸的转变;三是根据电力行业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增加网络安全相关内容,实现电力可靠性管理与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等工作的有机结合。

全方位突破电力可靠性管理理念。按照规范电力可靠性全过程管理理念,在目前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统计、分析、发布的基础上,新增电力规划、燃料保障和电力供应、电力设施保护、用户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网络安全等相关内容,使电力可靠性管理成为电力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办法》还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和电力运行管理部门的可靠性管理职责。通过以上措施,电力可靠性实现了从现有的被动监督管理转向主动动态管理,从传统的信息管理、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和突破。

三、精准把握新时代工作重点

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紧密围绕国家能源工作总体部署,以持续增进电力可靠性水平为主线,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需求为立足点。

在服务国家大局上,要做到“三个坚决”。一是坚决支撑服务能源强国建设。建设能源强国的首要任务是保障能源安全。目前全球性能源危机仍在蔓延,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电力供需形势依然偏紧,并受较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随着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全国电力系统面临新的平衡及消纳问题。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电力可靠性管理引导、推动完善电力产供储销体系,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全力确保我国电力充足供应,为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坚决助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大考,将推动电力系统形态和特性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将倒逼电力体制机制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发挥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作用,统筹好电力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和传统电源发展、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加快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更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不断提升供电质量,让人民群众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用绿电”的转变,助力打好“双碳”攻坚战、持久战。三是坚决守住电网安全稳定“生命线”。随着我国电网规模持续扩大,远距离和大容量输电线路持续投产、高参数发电机组及分布式能源等并网,电网控制日趋复杂和困难,大面积停电风险将长期存在。愈发需要依托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大力推动开展电力系统风险预测、评估、评价研究,全力保障电力系统充裕性和安全性,坚决防止业务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风险、外部风险传导为内部风险,进一步筑牢安全屏障。

在完善电力可靠性工作体系方面要做到四个“着力”。一是着力强化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逐步构建以保障电力系统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导向的全过程可靠性管理机制。二是着力健全电力可靠性技术管理体系。切实发挥标准在统筹规划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技术引领作用。三是着力扩大电力可靠性管理领域。扎实推进可靠性管理向新能源、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能源互联网及系统可靠性评价、评估、预测、预警延伸,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四是着力提升可靠性管理的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推动可靠性信息与企业运维、调度、经营等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能源电力安全高效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事关行业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事关亿万电力用户,任重道远,前景广阔。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把助力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电力可靠性管理的方向与目标,勇于突破创新、善于自我革命,以可靠性管理为基础,促进电力安全管理由定性向定量转变,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保驾护航。

(作者为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