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于你我而言可能只是一句励志名言,但是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读书可能是他们阻断穷根、终止贫困最有效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响应党中央号召,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有一技傍身,成为核电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2019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有关领导带队,多次前往局定点扶贫甘肃省通渭县、清水县,深入调研结对共建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开展座谈。针对地方提出的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扶贫需求,积极协调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华能等核电企业,在大学生就业、扶贫招工招聘等方面为两县贫困学生开辟通路。
助就业 让贫困画上句号
多年来,国家能源局组织能源企业通过能源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大大改善了通渭、清水两县的贫困状况。其中清水县已于今年2月28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通渭县也即将在今年底脱贫摘帽。
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华能等核电集团公司大力支持国家能源局定点扶贫工作,包括提供面向两县的辅助性用工岗位、大学生就业岗位及定向培训等多套就业扶贫工作方案,均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今年初,上述核电集团的17个核电基地,面向通渭县2020年本科毕业生提供定向招聘名额。疫情期间,相关企业创新招聘模式,采取视频面试、线上考核等方式,确保招聘工作如期进行。
来自甘肃省通渭县孟河村的应届毕业生石玥就是此次定向招聘受益人之一。2020年初,通过华能集团春季招聘,她成为了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的一名法务。
“父母靠种地、打工供我们兄妹三人读书。今年毕业季,我打算提前就业减轻家庭负担。但遭遇史上最难毕业季,招聘信息本就不多,简历投递更如石沉大海。”石玥告诉记者,在得知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的举措后,自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华能石岛湾核电站投递简历,没想到竟然成了同学中最早一批拿到录取通知的人。
从黄土高原来到渤海之滨,环境气候能否适应?石玥说,入职三个月以来,她已经爱上了核电站,这里有在西北山区看不到的大海,也有照顾她的领导和同事。“虽然惦记着家乡的羊肉,但我也爱上了这里的鲅鱼馅饺子。”
记者了解到,除17名定向招聘名额外,今年,核电企业向通渭、清水两县的三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同样抛出橄榄枝,至今共2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已赴核电站就业。此外,中核、中广核集团下属企业还面向两县2020年大专、高技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提供劳务用工定向指标,现已招录两县人员12名。
扶教育 让梦想插上翅膀
能够有机会走出家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这些毕业生的实际体验,也成为了他们对家乡发展更多的希望。而这份盼望与“核苗工程”不谋而合。
从2020年起,国家能源局协调中核集团,引入其所属的核工业技师学院在通渭县和清水县实施“核苗工程”,首次面向两县定向招收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50名,并提供三年免学费、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毕业后优先提供就业等帮扶措施。
今年7月,刚刚拿到核工业技师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通渭县学生郭甲宝,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国家能源局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他表示对自己所学核电设备安装与应用非常满意,很感谢国家能源局开展的助学帮扶工作。
“我早就听说国家能源局这两年对我的家乡做了很多政策与资金帮扶,让贫困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但是这份福利真正落到自己身上时,还是感到意外与惊喜。”郭甲宝表示,他会努力学习、成就梦想,毕业后为我国核工业出一份力,同时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国家能源局相关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核苗工程”仅仅是试点,未来,核工业技师学院将每年面向通渭、清水等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定向招生。
四川核工业学院招生处长秦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针对通渭、清水两县的招生非常顺利,目前已有49名学生报道入学,学校多安排他们在技术要求较高、就业情况良好的专业就读,毕业后可通过各集团招聘赴各核电基地从事技术工作。该学院对“核苗工程”的受益学生采用“先培训后就业”模式,免费招收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推荐到核工业系统工作。
目前,两县就读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怀着感恩的心及对未来的憧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