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局内要闻

丹心系热土 能源兴家国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发布时间:2021-03-05              来源:中国电力报

丹心系热土 能源兴家国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

北京城西的月坛南街,高悬的明月映着窗内几盏皎如月色的明灯,一群工作人员仍在灯下忙碌着。于他们而言,这一天的灯火仿佛格外明亮。

在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简称“新能源司”)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们还是在加班中度过这一天。喜悦和振奋更多化成了做好未来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一位年轻干部告诉记者。

战贫成绩单上,写满了能源脱贫攻坚工作为广袤山乡带来的巨变。光伏扶贫让千万贫困群众从无业可依走向了长效收益,成为我国产业扶贫精品工程和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农网改造升级破除用电“老大难”,让坚强的电力保障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实底气;一项项能源工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

战贫成绩单的背后,是能源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初心和价值追求,是能源人倾洒在祖国大地上的执着奋斗和无畏奉献。立足实际情况,把握减贫规律,发挥能源优势,国家能源局构建了一套科学有力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了宝贵的能源智慧、能源方案、能源力量。

光伏扶贫 打造易于推广收益长效的能源方案

用什么思路和方法打造好的扶贫产业?产业的优劣又靠什么检验?这是新能源司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

以精准扶贫为遵循,以科学设计为前提,能源产业扶贫的目光落在了光伏发电项目上。“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光伏扶贫工作,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信心。”新能源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深刻指出“光伏发电扶贫,一举两得,既扶了贫,又发展了新能源,要加大支持力度”。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在具备光热条件的地方实施光伏扶贫,建设村级光伏电站……,是解决深度贫困的好办法”。此后,他又多次肯定了光伏产业对于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作用。

新能源司深刻认识光伏扶贫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资源普及、运维简便、收益稳定的优势,自2015年启动实施光伏扶贫以来,先后下达并完成了5批光伏扶贫专项建设计划,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636万千瓦,惠及约10万个村、415万贫困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5.98万个,每年可稳定产生发电收益约180亿元。

在“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在沂蒙革命老区山东沂蒙县、在极具光资源优势的青海高原……光伏扶贫成为广大贫困群众搬不走的“阳光银行”和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的重要产业支撑,成为各地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以及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途径,多个地区实现让全部贫困户享受光伏扶贫收益。与各地的地理条件、产业特点、贫困特点相结合的多样化光伏电站建设模式和收益分配模式不断涌现,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畜光互补、林光互补,户用电站、村级电站、集中式电站、飞地建设等。光伏扶贫工程牢牢把握住了精准和科学的要义。

同时,光伏扶贫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能源局会同或配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政策措施:针对扶助对象扩大化、地方政府资金筹措责任不落实、电费及补贴结算不及时不到位、未按规定分配资产收益等问题及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积极协调解决地方参照国家政策实施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相关问题,对这批项目进行审核后补充纳入国家规模范围;光伏扶贫项目单列补助目录,补助资金优先发放,项目电价不退坡,项目用地有保障,确保优先调度与全额消纳。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保障了光伏扶贫长期发挥效益。

光伏扶贫管理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国家能源局依托全国扶贫信息系统建立了扶贫项目联合审核机制,保障了审核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光伏扶贫电站统一编号、建立目录,实现可视化、精细化管理;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管理云平台实现项目建设全流程、收益分配全周期管理,以及电站远程在线监测和智能运维服务,保障电站长期稳定运行。

“光伏扶贫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产业扶贫开辟新业态,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铺设新路径,为贫困农户增收提供新支撑,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打造新抓手,为能源革命增添新动力。”在去年的全国光伏扶贫工作现场会上,国务院

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做出这样的评价。

农网改造 让能源基础成为脱贫的底气和动力

能源应为脱贫攻坚发挥怎样的作用?什么是能源工作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好能源对脱贫攻坚的基础保障作用,解决群众用电“老大难”问题,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坚强动力支持。这是新能源司心头最为紧迫的任务。

这样一组数据,集中展现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繁、改变力量之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能源局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4248亿元,相继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

2016-2019年,全国农村电网累计新增改造110千伏变电站3000余座,35千伏变电站1000余座,10千伏变压器110余万台,各电压等级线路230余万公里。

400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解决。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100%通动力电,工程惠及3.3万个自然村、800万农村居民。全国160万个机井实现通电,涉及17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61个县,惠及农田1.5亿亩。“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如期完成,有效改善深度贫困地区21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190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条件。

全国农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82%,户均停电时间从2015年的51.7小时降低到15.4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从94.96%提升到99%以上,户均配变容量从1.67千伏安提高到2.7千伏安。

……

人民生产生活普遍使用电力,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几轮农网改造历史性的解决了用电难题,让百姓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农村用能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秸秆和薪柴使用量较2012年减少了52.5%,电冰箱、洗衣机利用率明显提高,空调保有量是2012年的2倍以上,电磁炉、电饭锅已经成为常见的炊事工具,摩托车、农用车逐步被电动车取代,脱粒机、粉碎机等大功率用电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充足稳定的电力带动农村地区产业升级,为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村镇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农村地区居住相对分散,电网投资较大,这就使得国家层面的投入和统筹推进尤为重要。”新能源司相关干部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能源司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在政策上、资金上、措施上倾斜支持贫困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国家能源局迅速成立6个调研组,分赴“三区三州”所在的6个省(区)、14个地(市、州)的15个贫困县开展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当地社会、经济、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困难,制定了“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和脱贫攻坚的双重大考中,国家能源局开展“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专项监管,终于啃下了深度贫困地区用电难这块“硬骨头”,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上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让能源发展持续释放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

能源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具备怎样的优势?如何做好能源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机融合?新能源司深知,找到两方面工作的结合点,才能精准发挥行业扶贫优势,让能源行业更好融入大扶贫格局,让能源实践更好推动脱贫攻坚实践。

新能源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的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比如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藏、四川、云南,这些地区相对来说经济比较落后。能源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在建设和运营期间用工多、采购量大,对地方经济也可起到有效拉动作用。

为将贫困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能源局在能源规划布局、能源项目建设安排上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2012年以来,贫困地区重大能源项目累计投资超过2.7万亿元。

在水电开发中,国家能源局建立了水电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推进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水电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十三五”以来开工建设了乌东德、白鹤滩、玛尔挡、叶巴滩、巴塘、拉哇等大型水电工程,带动四川、云南、青海等地经济发展,促进库区移民脱贫致富。

在风电开发中,平价上网项目布局及竞争性配置方面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风电总投资约500亿元,四川凉山州风电基地已核准470万千瓦,建成并网230万千瓦,在建150万千瓦,甘肃通渭风电基地已核准175万千瓦,建成并网35万千瓦,在建115万千瓦。

“当前,新能源司正在抓紧研究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更应出实措、下狠力、建新功。”新能源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光伏扶贫的工作重点将由建设转入管理,持续发挥光伏扶贫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解决相对贫困中的重要作用。要继续加大农网投资支持力度,推动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促进农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促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碳达峰。”

丹心从来系家国,初心如炬照征程。传递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投入新的历史伟业,能源发展任重道远。我们期待新时代的能源故事,我们见证新时代的能源力量。(记者 刘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