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之路-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阿里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之路发布时间:2020-12-09              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连绵不绝的雪山,湛蓝如洗的天空,宁静神秘的圣湖。这里是西藏阿里,云端屋脊。上万名建设者在皑皑雪山下奋斗400余天,让银线越过雅鲁藏布江,翻过孔唐拉姆山、马攸木拉山,把安全可靠的电送给沿线38万农牧民。至此,覆盖西藏7市(地区)74县的统一电网建成。

海拔高、气温低,线路长、工期短,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实现了工程管理上新的突破。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洛桑达娃说:“工程吸取了青藏、川藏、藏中联网工程的建设经验,又引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给西藏电网建设带来了改变、留下了遗产。”

管进度:工程全线连成信息网

阿里联网工程管控有多难?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运距最远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塔位平均海拔4572米,沿线气候恶劣、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0%~60%;从动工到投运满打满算13个月,年有效施工期仅有6个月;高峰期参建人员上万,疫情防控压力大……如何克服?只有创新。

“把现场搬进指挥部”是一个解决方案。从工程可研、设计阶段起,工程指挥部就建立起“1+3”管控系统——工程三维全过程指挥平台及安全管控、物资管理、医疗保障管理APP。各项目标包每日将施工进度、医疗等信息上传至平台汇总统计,直观地显示在指挥部的大屏幕上,并通过彩信下发,将1689千米的工地连成一个信息网。管理人员还能调取线路通道及各变电站实时监控画面,管控工程进度。

工程指挥部借鉴交通信号灯的理念设计了“红黄绿”工程进度导航预警。标包进度严重滞后亮红灯、滞后亮黄灯、超前亮绿灯。对于亮红灯的标包,指挥部在平台调取现场视频查看情况,并联系标包项目经理,约谈相关单位负责人;对连续两三周亮红灯的标段,就要去现场了解情况。

2019年12月底,阿里地区天寒地冻,各标包在向着冬歇前完成全线组塔20%的目标冲刺。有几个标包进度连周亮红灯,工程指挥部工程技术部主任袁小超袁小超带人去了现场。

在高海拔地区冬季施工,气温低且不时刮起大风,施工人员在塔上站不住,高空作业风险大。若突然下雨或下雪,施工又得停摆。如何克服这种随机性?大家想了个办法:先完成塔材地面组装,等天气一转暖,就用吊车在高空拼接部件。这样,在冬歇前,各标包完成了大量组塔基础作业。

冬去春来,今年3月初,各施工现场机器声轰鸣,原本三天一基的组塔速度最快提到了一基只要2个小时。

在“红黄绿”工程进度导航预警和“1+3”管控系统的保障下,工程各关键节点按期推进。

创新基因融入工程管理全周期。在设计阶段,工程应用“海拉瓦”技术,拍摄形成全线3000米带宽高清三维影像,为沿线1689千米线路选线和6座新建变电站选址提供信息化支持,节约了大量测量成本,减少了人工测量的劳动强度和设计偏差。在施工阶段,指挥部推行包含差异化、绿色和共享建设的十八项西藏特别条款,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形成了一批经验。

管物资:逾40万吨物资提前运抵

阿里地区面积34万平方千米,可以“装下”19个北京或50个上海。阿里联网工程共有铁塔3352基、塔材供应商16家,最长运距4000千米。日喀则、阿里地区冬季路况复杂,有效物资供应窗口期短,如何让物资准时、准确地到达各施工现场并快速完成验收,是物资管控难题。

最让工程指挥部物资部综合专责王蓉娟焦心的是120基沼泽地铁塔塔材的运输。绵延500余千米的沼泽地部分,施工必须在冬季上冻期完成,待春天冰雪消融,沼泽“露脸”,大型机械无法进场,基坑、组塔作业难上加难。

从2019年8月9日第一批塔材启运,王蓉娟就每天在物资管控APP上查看:哪些物资未按时发运?哪些物资发了货却滞留在路上?哪些物资到了却没签收?她一一确认督促。2019年11月20日,120基铁塔塔材全部运抵材料站,为沼泽地冬季施工保障了“粮草”。

“过去,物资到货验收需要物资公司、监理、施工单位、业主项目部、厂商五方人员到场。物资管控APP实现了电子签章验收,在阿里联网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情况下应用效果明显。”参加过4次“电力天路”建设的王蓉娟坦言,“这是第一次物资等人”。

今年4月23日,洛桑达娃带队运输500千伏吉隆变电站两台主变压器。大雪封山,他们滞留在孔唐拉姆山山脚。经过3天的勘查和等待,4月27日,车队终于转过山间的六七十道拐,翻越雪山,把两个120吨的庞然大物送达吉隆变电站。

4月25日,在海拔5357米的嘉措拉山上,马帮运输队将塔材运往世界海拔最高的500千伏铁塔塔位。山脊陡而险,马蹄不断打滑,其他塔位半个小时就能运一趟,在这里却需要一个半小时。10余名队员来回100余趟,用了5天,终于将全部塔材运送到位。

工程指挥部采用汽车、铁路、索道、马帮、人力相结合的方式,将逾40万吨的物资提前2个多月运达现场。

管人员:近万人安全高效施工作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冬歇期回家过年的工程施工人员无法返岗。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的线路包3标段项目部,45人中有38人为湖北籍,其中15人家住武汉。项目经理曾红刚也被困在武汉的家中。1月27日,他四处联系,找到了6名非湖北籍且具备相关技术的员工作为第一批返岗人员。

2月上旬,指挥部管理人员陆续返藏隔离,在隔离中每天视频会议开个不停、电话不离手。他们打给长沙、合肥、重庆等机场联系包机进藏事宜,向公司总部汇报争取防疫物资,连做旅游的朋友、自己住过的旅馆也不放过,争取多找一处隔离场所。

从2月中旬到3月初,施工人员分批次进藏、协调隔离处所、采购防疫物资等问题在无数个电话和视频会议中一一解决。近万名施工人员有序复工,唤醒了冰封的雪域高原。3月20日,拉孜县查务乡天寒地冻,线路包3标段旁的萨迦河还未化冻,施工人员在坚硬的冻土一寸寸开展作业。工程各标包复工加速推进。

阿里地区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0%~60%,人员戴着口罩作业更不容易,人工降效约50%,机械降效30%~40%。“工期未变,只能尽量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曾红刚说。

工程建设初期,指挥部就根据人员和专业实际情况,将建设部改为事业部,组成“现场管控+队伍”“技术创新+物资”等8个专业工作组,破解了人员管理、效率提升等问题。

7月份,阿里联网工程进入施工“窗口期”,两万余名施工人员及工作人员忙碌在全线。同时,“项目部、项目分部、班组”三级防疫不放松,坚持健康信息日填表、分散就餐、网络视频会议,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设电网,每一个尝试都是大胆探索与突破。数万名建设者挑战极限,突破生命禁区;指挥部层层把控时间、环环紧扣工序,以管理创新保障了工程高效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