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开幕。作为近年来我国核电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跨行业、多层次、多维度对话平台,论坛邀请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院士专家、行业协会以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围绕三代核电建设与运营经验分享、核电关键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核电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等话题展开研讨。
本届论坛在我国核电稳步重启的背景下召开,从安全发展的高度和产业升级发展的视角,审视和总结我国核能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探讨产业转型的新路径,将为我国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能源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核电产业链安全质量公约》发布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核能和平利用的大国,正处于向核电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截至今年9月,中国在运核电机组47台,位列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位居世界第一。在此背景下,《核电产业链安全质量公约》(试行)(以下简称“公约”)正式发布意义重大。据了解,这是我国核电行业首次聚焦安全质量的一份自律公约。
论坛上,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主任张洁非宣读了这份公约。记者注意到,公约共7部分内容,涉及质量与安全、核安全文化等方面。公约倡议核电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守好安全这一生命线,为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并倡导公平竞争,抵制同质化竞争。
“作为核电产业链上的从业者和利益相关者,需要时刻牢记,安全和质量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始终贯穿在核电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珍视生命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对待安全和质量,确保核电建设和运营万无一失。”张洁非表示。
公约在山东烟台发布并非偶然。截至今年9月底,山东省共有78家企事业单位进入核电产业链,业务覆盖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等领域,在核电主管道、核岛制冷设备、压力容器等方面形成优势产能,在核电常规岛、建安工程施工建设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据悉,2016年成立的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是我国首家采用民办非企业模式建设的核电研发机构,由烟台市政府主导,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烟台市台海集团等单位参与组建而成。
“这建立了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将科研创新做成开放的市场,有效解决核电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及资源两大问题,实现优质资源的无缝对接,助力核电产业链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发布11项科研课题
一直以来,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麟发布了总部位于烟台的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1项科研课题。目前,这些课题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将于近期启动研发或工程化。
“这些课题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提高装备技术水平。”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福生说。
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成立于2017年,是我国核电领域首个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平台。这一创新平台依托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和莱山、海阳等核电产业园建设。其中,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是创新平台建设和运作依托的实体机构,核电产业园分别结合自身特点,承担引进人才和智力,落实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任务。
记者注意到,课题涵盖了核电关键技术、设备材料研发应用、核安全保障以及公众沟通等研究内容,标志着山东在核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上迈出新的步伐。
张金麟表示,上述课题的研发对推进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提高核电装备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课题承担单位立足烟台良好的工业基础,结合烟台及周边地区核电项目技术特点,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有条不紊推进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工作,助力烟台建设中国核能产业新城,在核电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走向全国前列。”
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核电领域的运用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创立了一种“政府主导、企业主办、社会参与”的办会模式。通过统筹社会优质资源,搭建高层次对话平台,汇聚行业领域高、精、尖技术,推动核电产业发展向更高端领域迈进。
刘福生表示,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大力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是构建安全、高效 、清洁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他说,“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支撑核电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核电领域的运用,将促进核电全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烟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中表示,近年来,烟台核电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烟台海阳核电站十项运行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高端装备企业支撑带动下,形成了莱山、海阳两个省级核电产业园区。“今天围绕安全新高度、产业新发展的主题展开研讨,必将在业内产生重要影响,有力推动烟台乃至全省全国核电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论坛成果丰硕,签署了14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烟台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广核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签署的全面深化合作协议。签署合作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合作范围覆盖高新技术与产业合作、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支持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建设、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记者孙浩)